連云港企業首座零碳實驗大樓成功封頂
連云港可以體驗南北極之“冷”,這樣的實驗室你期待嗎?近日,筆者從太陽雨空氣能熱泵行業首座零碳實驗大樓現場獲悉,作為全市企業首座零碳實驗平臺,該平臺不僅借助多元能源體系,實現平臺能源供給的自給自足,而且可以模擬近似南北極的室外環境進行相關產品測試。太陽雨品牌負責人黃合全介紹,經過近9個月的建設,空氣能熱泵行業首座零碳實驗大樓正式封頂。該實驗大樓投資達2億元,是太陽雨集團持續推動技術研發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太陽雨中國空氣能熱泵技術研發起步于2004年,經過二十年探索發展,太陽雨在中國空氣能熱泵領域擁有相關專利近百項。其建設的連云港建設空氣能熱泵北方基地智能熱泵工廠生產涵蓋采暖機、冷暖機、烘干機、熱水一體機等各類機型及核心部件,達產后可新增年產值22億元,新增就業1000至1500人,從而打造江蘇省單一體量最大、零配件配套能力最全的空氣能熱泵生產基地。
此次建設的太陽雨空氣能熱泵零碳實驗大樓,位于太陽雨集團連云港總部基地,以低碳、科技、創新為目標,規劃占地面積7123平方米,高度23米,共4層,建筑面積32000平方米。
零碳實驗樓究竟如何實驗零碳的呢?走進實驗樓,筆者發現零碳思維融入整個大樓設計中。它的外墻上采用了當前先進的光伏建筑一體化設計,即將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陣安裝在建筑的圍護結構外表面來提供電力。其屋頂選用屋頂光伏設計,最大限度吸收太陽光。從遠處看,好像為整個建筑穿上了一件鏡面外衣。與此同時,該系統還引入了儲能系統(ESS),確保太陽能廣泛產生的能源可以實現供需平衡。在熱能方面,該建筑選用了太陽雨獨家的空氣熱泵技術,為整個大樓調節溫度。通過這一系列設計,為整個建筑的日常運行提供了可再生能源,同時也在實踐中塑造了綠色制造園區的近零排放典范,預計每年可減排約1196噸二氧化碳。
黃合全給筆者算一筆賬,整個建筑1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年發電量達120萬千瓦時,全部自發自用;實驗樓配置500千瓦/1000千瓦時鋰電池儲能系統,系統運行采用削峰填谷模式,每年放電量達61.6萬千瓦時;同時,該樓采用了建筑晝夜及跨季蓄冷蓄熱調溫系統等低碳創新技術和產品,以高效方式捕捉、儲存清潔太陽能電力,滿足實驗樓日常用電需求。 作為實驗大樓,這個科研平臺可以做哪些亮點實驗呢?作為空氣源熱泵實驗平臺,該平臺規劃建設40個行業領先的熱泵實驗室,其中一期規劃建設19個實驗室亮點紛呈。其中既有可測試120度高溫熱泵機組和模擬-60℃至55℃的室外環境的200HP實驗室,又有最低本底噪音可低至15dB(A)的15P噪音室。此外還有可模擬在室外降雪、高溫、日照、強風、降雨等不同環境下測試機組運行以及末端系統在室內的房間舒適性和溫度場分布情況等項目試驗的降雪實驗室。
此外,整個試驗平臺還有兩層電子車間,可滿足生產、組裝各種產品機組的主板等電子元器件,以實現自主研發,自產自足。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